島嶼新日常: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台灣想像

內容簡介

讓人類從終身勞動的宿命中解放,這不是夢想,而是UBI為這個時代揭開的奇蹟!
台灣第一本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科幻創作集 帶您一起見證可能的新時代!
★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當AI社會遇見經濟自由★
無審查、無門檻、人人有份——

如果勞動不再是生存條件,努力將會有新的意義嗎?

當AI與少子化齊頭並進,
世界正悄然逼近一場制度大轉彎:無條件基本收入(UBI)。
AI時代來臨,使UBI成為現實選項
這場史無前例的制度實驗,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
讓近未來科幻創作,為我們描繪一些可能的光景
引領大家依同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多元想像!


★台灣第一本UBI科幻創作集★
海穹文化邀集台灣第一線幻想創作者,
恣意揮灑未來藍圖,以小說與漫畫建構出一幕幕未來風情
八篇小說 × 一篇漫畫,描繪UBI上路後的《島嶼新日常》
讓未來,不只是想像!

〈廢母〉曉由
在UBI實施後的近未來,一位被丈夫徹底剝奪的妻子,選擇以沉默與日復一日的庶務支撐家中殘破的秩序。當無聲的忍耐走到極限,身無分文的她,將用最後一次行動,拯救自己,更拯救女兒不要再復刻自己的人生。一場關於愛、失落與自我覺醒的女性之歌,即將展開。

〈自由之價〉阿宗
一個從小被父母心理上束縛的小孩,直到長大依舊被他們言語所詛咒,「沒有走上哪條路就無法過活」、「夢想吃不了飯」等等,直到UBI開始實施,看到很多人都付出努力與勇氣實現自我,這才讓他決定突破,開始找尋最初的夢想。

〈Uncaged Brain Initiative〉馬立
憤世嫉俗的自由工作者葉英宏對政府新推行的UBI充滿偏見,然而一場創作聚會以及與AI助理凱薩琳的對話,開始讓他在偏見與渴望之間動搖,逐漸看見UBI為個人、為創作帶來的可能性。

〈808〉靜川
UBI的實施,讓曾是樂團夥伴、共同懷抱著音樂夢想的好友產生分歧,有人原先的怠惰與拖延變本加厲,也有人堅守初心,不但成功經營錄音室,更接手充滿回憶的練團室「808」。UBI究竟是啟發潛能的契機,抑或是滋生惰性的溫床?

〈成年禮〉伍薰(南瓜社長)
為了獲取UBI的資格,十六歲的李泰豐前往中心「過渡者中心」進行服務。他今天的任務,是陪伴一位前文明的長者,進入那個曾經被稱做「台北市」、現今已遭到水域淹沒的凱達格蘭瀉湖。這段回顧過往消逝歷史的旅途,會對李泰豐年輕的生命帶來什麼衝擊?

〈致命文件〉大獵蜥
記者與新進的新人聯手採訪反UBI政策學者,卻在捲入命案之中。資料消失、疑點叢生。新人被視為命案兇手,唯一目擊者是一名背景曖昧的外籍看護,而死者之子,更是記者過去無法提起的舊人。記者必須抽絲剝繭,從中找尋到謀殺案的真相。

〈志明的故事〉子藝
在全民領取基本收入的未來社會,志明順從「做自己」的理念,卻步步墜入社會邊緣,從理想青年到體制叛徒,他的選擇,是尋找價值,還是引爆現實?這是一段關於理想、墮落與「社會貢獻」的驚悚寓言,一則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反烏托邦故事。

〈碧蓮〉戲雪
當婚姻只剩下冰冷的沉默與荒唐的索求,要選擇忍受,還是為自己尋找一條活路?「基本收入制」對父權社會的女性來說,是另一種剝奪,或通往自由的繩索?本作藉由主角王碧蓮的遭遇與覺醒,示範「基本收入制」實施後對傳統婦女的可能影響。

〈肺腑之言〉曉由
曾高喊「努力才有生存價值」的反UBI社運領袖,如今失業又失能,只剩下他打死不肯使用的UBI存款帳簿,與自己孤獨相伴。然而,和一名智能障礙少年的相遇,為他展開了一場無聲的救贖之旅。在資源再生為主的共生鄉村裡,這名「老廢物」將在破碎的日常中,試著重建他對自身與世界的微光信念。


★學界、業界、文化界共同推薦★

《島嶼新日常:無條件收入制的台灣想像》以未來敘事探索基本收入在AI科技、環境變遷、性別與階級、世代衝突等交織結構下的實施可能,突破傳統社會福利框架,為台灣社會安全網的強化帶來政策上的啟發與想像,是值得大眾閱讀與討論的作品。
——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

AI搶工作沒關係!我們搶錢——搶的是公平分配的未來。UBI是面對自動化時代的必要設計,讓所有人都能保有人性與尊嚴。世界在急速演化,我們需要用故事為未來命名,為社會設計新的想像力。
——葛如鈞 寶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馬可•奧理略曾言:「你唯一擁有的自由,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選擇。」在AI重塑工作與分配邏輯的時代,《島嶼新日常》以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為起點,引領我們想像未來社會的新可能。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提醒我們:科技越進步,人性與選擇的自由越不容忽視。
——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

時代在變,錢與工作的定義也在改變。UBI不是萬能,但沒有UBI的世界萬萬不能。
只要解放想像力的束縛,轉念就能終結現代奴隸制。
若問錢從哪裡來?地球的豐饒足夠餵飽每個人,但無法滿足一個人的貪婪,碳稅UBI的錢絕對夠,歡迎大家了解「碳稅聯盟」的主張。
——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

「馬奎斯《百年孤寂》名言『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巨大改變,都是從微小處開始的。世界一直在變,需要解放想像力。」
——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

無條件收入制度像是科幻世界中的一枚訊號彈,它未必帶來解方,卻在階級日益固化的亞洲社會中,引發必要的想像與辯證。本書透過故事的敘事方式,邀請我們一同思考「制度的另一種可能,是否值得一試?」
——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

當政府愈加頻繁以發放現金方式解決社會問題,代表UBI實現的那一天不遠了!這本書引領我們走進UBI實施後的生活日常,一個人人為自己負責,擁抱夢想,充滿光與愛的世界。
——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

如同許多曾被視為不可能的科幻想像,最終——在現實中落地成形,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的概念,也正悄然接近我們的生活。這本文集如同一款嶄新的 App,將未來的可能性下載至我們的腦海——文字不只是描繪,而是植入願景。當愈來愈多人開始理解並想像UBI的世界,願力也將隨之聚集,推動這個看似遙遠的理想,走向實現的路途。
——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


★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台灣想像★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又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

指的是沒有條件與資格限制、沒有任何審查與門檻,
每個公民都可定期領取一份由國家所發放的定額金錢,
來滿足人民基本生活所需,落實基本人權。

這個出自於十六世紀的經典社會與人文議題小說《烏托邦》的點子,
從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構想,
在AI 時代大舉降臨後,
成為一種可以被遙望的現實選項,
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命題。

當UBI 制度真的開始實施,
一場大型的社會想像就此開展——


★跨域名家聯手推薦★
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
古允文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特聘教授
寶博士 葛如鈞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陳國偉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
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
黃嵩立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政策中心主任
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
徐鈞洋 World / Tools for Humanity 台灣總經理
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
蘇微希 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 理事長
巫彥德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
超級歪 SuperY 來自外星球的電影理論家 YouTuber
宅宅軍團長 藝文推廣 VTuber
成步堂 懸疑品牌「疑案辦」主任
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


★海穹文化ESG轉型★
海穹文化邁向第二個十年,本書延續2024年的ESG轉型(企業的環境永續社會責任)成果,為台灣第四本取得友善森林FSC國際驗證的小說。這是南瓜社長身為生物科系畢業生,對於環境永續理念的實踐。

★目錄★
[特約推薦序]
不妨試想,如果人生就是場遊戲?
如果人生多了一點餘裕,你會如何選擇?
[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台灣想像]
廢母
自由之價
Uncaged Brain Initiative
808
成年禮
致命文件
志明的故事
碧蓮
肺腑之言
[特別收錄]
認識「UBI Taiwan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一、什麼是無條件基本收入
二、UBI Taiwan 的願景和任務
三、有哪些重要趨勢、關鍵變因,正在推動著社會邁向基本收入?
四、從現行社會框架走入基本收入制度的可能進程
五、讓UBI Taiwan 和你一起,浪漫而務實地行動
[作者群後記]
[編輯札記]

編輯札記|從亙古勞動的宿命中解放
南瓜社長伍薰 (奇幻科幻作家、海穹文化創辦人)

人類是一種深謀遠慮的動物,從我們的祖先漫步在東非大裂谷之時,就已經會開始憂慮、會未雨綢繆。自然,這幾年我們往往能在媒體上看見兩組聳動的標題:

第一組,是關於生育率:
「少子化危機加劇,面臨難以遏止的危機性局面」、
「台灣的生育率全球墊底,已經成了國安危機」、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有無房產不再是生育主要考量」。

第二組則伴隨著二〇二二年下半AI密切進入人類生活領域,成為新聞頭條:
「AI取代人力成真?學者說不嚴重,他卻預言5年內將爆失業潮」、
「生成式AI+人形機器人雙重夾殺!最易被淘汰工作討論度TOP10」。

這些新聞標題刺激著我們大腦,引發我們的憂慮,而新聞所報導的也確實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然而,這看似內憂外患的兩組危機,看在筆者這類的科幻創作者眼裡,卻恰好是彼此的解方—我們為什麼不讓AI與機器人,來彌補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集中資源在每一位降生的少量後裔?

AI與機器人在方方面面上都能協助人類提升生活品質已是不爭事實,那麼,是否人類文明,有可能在此契機的觸發下,豎立一座地球生命史發展38億年來,絕無僅有的嶄新里程碑?
筆者是生命科系出身的,一直以來也對萬物的演化著迷,而現在地球這個迷人的當下,或許就是人類文明真真實實的「Monolith」時刻。

人類已經是地球上最強勢的頂級掠食者,但我們人類的歷史上仍然伴隨著自然資源變動所帶來的各種衝擊,可以說人類數萬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災禍、饑荒、疫病與戰爭的歷史。生靈塗炭的亂世才是歷史常態,現今世界上多數地方的承平與富庶,是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榮景。

但儘管人類文明已經發展至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們,仍然無法擺脫與生俱來的宿命—我們仍然需要艱辛勞動、才能夠維持自己的存活。在太古那是狩獵,新石器時代以後那是農耕或放牧,進入現代後、則轉化為我們很熟悉的「上班」—無論如何,我們之中的99%仍需要「勞動」,才能勉強求生。

而AI的出現,讓人類終於有機會從「終身勞動」的宿命裡解放出來,而其中的一個可能性,就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UBI)

因緣際會下,在二〇二四年中旬,我結識了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常務理事品逸,記得就在暢談半小時後,我便已經察覺出UBI這個題材的前瞻性與實驗性。而海穹文化的理念,就是永遠站在台灣原創奇幻、科幻類型的最前線,挑戰各種嶄新的可能性。

是以,由UBI Taiwan提供專業諮詢,海穹文化號召台灣第一線科幻創作者共襄盛舉,每位創作者都能描繪自己想像中截然不同的UBI社會制度與故事,以各自的敘事,集結成這本多重宇宙科幻合輯《島嶼新日常:無條件收入制的台灣想像》。

取名「島嶼新日常」,是因為我們相信,在實施UBI之後,台灣這座島嶼的生活,將呈現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更為鮮活、舒適、更能自我實現的嶄新日常,屆時所謂的「努力」,也將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定義。

僅將這本《島嶼新日常》,獻給迄今仍在我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勞動者。

願我們都能從掙扎勞動度日的人類宿命裡解放。


推薦序|不妨試想,如果人生就是場遊戲?
李品逸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常務理事)

你喜歡玩遊戲嗎?我從小就是熱愛線上遊戲的孩子,因為那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可能性,讓人深深著迷。

想必大家都聽過所謂「人生如戲」,但比起用戲劇來形容人生的無常和高低起伏,我更喜歡把人生比喻為遊戲,一款有著豐富的人設、完整的故事背景、擬真的 NPC 角色,搭配各式關卡、故事線、無數大小任務的 MMORPG。甚至,虛擬和現實的界線,早已隨著科技發展而愈加模糊了。

當虛擬世界越來越接近現實,是否正代表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現實世界,更可能是個虛擬實境?

確實,我們的現實存在著許多相似於遊戲的最高權限設定。好比宇宙速度極限被定義為光速,但宇宙膨脹速度卻又快於光速,即便那漫天星辰確保人類對於宇宙有著無限的好奇,卻又註定永遠離不開這宇宙;我們稱之為物理、科學。從古至今,但凡出現文明的社會就有著信仰,雖然不知最早從何聽來,我們發自本能地對於未知的力量感到敬畏,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帶著疑問,但仍會選擇寧可信其有;我們稱之為宗教、神學。

那些現代文明無法解釋的世界奇觀,會不會就只是遊戲趕上線的 Bug?數不勝數的星座、八字、命盤、面相、占星、預言……是否像極了各式關卡 NPC 的遊戲故事線提示;當然,作為玩家的我們可以不予理會,但若是參考起來,又真的有機會提升遊戲體驗。怪不得許多人說,科學的終點是玄學。

再拉遠一些,當我們離開世界的那秒,也許不過是在一個沉睡艙中醒來,後腦連接著亂中有序的線路,全身穿戴著高科技裝置作為我們意念上的受器和動器,眼前出現全息投影,回顧著我們在這款《The Earth》的遊戲世界裡,花了一百年都幹了些什麼。然後,這一百年的「表現」會決定我們下一次登入遊戲時可以抽中頂配角色的機率。這就不是傳說中的輪迴嗎?

當然可以大開腦洞地繼續想下去,但或許「真相」並不那麼重要,畢竟我們大概率也無從知道。真正重要的是當你認知到人生可能就是款遊戲,你還會願意繼續現在的生活模式嗎?日復一日的工作、社交、不知所謂的忙活?轉念之間,你的人生「目的」是否會就此發生了改變?如果會的話,為何不從現在開始,換上「玩家」的身分,重新為了生活而去生活。

試想,人為什麼要玩遊戲?肯定是因為遊戲比現實要更好玩,甚至不得不說,《The Earth》絕對是款 3A 巨作。 所以身在遊戲中的我們都是非常幸運的,尤其抽中台灣,要知道以全球新生兒數量來說,出生在台灣可是極度稀有的千分之一。

想像在我正式登入遊戲前,旁白應該是這麼說的……

「您在《The Earth》前生表現良好,創世神賦予您篩選今世角色的權利,請從以下 200 餘個國家選項中,篩選您理想中的 10 個出生地,並點擊命運輪盤。」

「恭喜您正式獲得台灣 Taiwan 公民身分!台灣是個小島,有人讚嘆她的美而稱其為 Formosa,有人因戰略價值把台灣比喻為永不沉默的航空母艦。在您誕生的西元 1995 年,台灣實施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李登輝總統在美國和中華民國政權斷交後首次時任元首出訪美國,逐步奠定下民主化發展的基石,歷史巨輪在時空的脈絡中,為台灣人民種下了長遠利國利民的制度基因。」

「台灣沒有充沛的自然資源如土地、礦產、石油、天然氣,能源和糧食皆高度仰賴進口。但在你 25-30 歲之間,台灣的制度優勢會透過全球 Covid 疫情、AI 產業鏈發展而逐一彰顯,並再再地成為國際政經焦點。石油世代從 1927 年紅線協定起算,對於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近乎百年;隨著人類文明即將邁入AI和算力世代,半導體、高階晶片將是未來 30 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你將會誕生在下一世代的油田。」

「您的角色故事性極具可塑性和延展性,上限因為國際情勢和秩序發生重置、科技和產業出現結構性變革而有著無盡的可能性,下限也能保底讓你過上平凡的小日子,但屬於你的遊戲體驗,就靠你去創造了……」

1995 年,我在台北市出生,沒有含著金湯匙,爸媽互動之間仍有愛情,打從有記憶以來就是驕傲的姊寶,可喜可賀。

2020 年,我在起步並不順的新創冒險後,居然又選擇投入非常早期的創業項目,連薪水都沒了。領著人生第一筆失業救濟金,仰仗著學歷接了國中家教賺些生活費。想想,我之所能夠如此任性,並不是因為我有多特別,只是因為我至少不用擔心失去住所、不必擔心溫飽。

同年,我加入UBI Taiwan 推動基本收入倡議,起心動念只是認為許多人不一定像自己有機會做出如此任性的選擇,被迫讓生存焦慮推動著年復一年,想說找個同溫層,讓工作職涯以外的第二人格偶爾出來放風,雜亂地聊聊理想、恣意地妄議狂言一番,沒想到就這樣邁入第六年,也成了協會的常務理事。

因為我相信,基本收入是這個世代很重要的題目,在總體生產力指數性成長的大背景下,給予人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供韌性去面對生命的無常和不如意,讓更多人有機會、有選擇,願意任性地換上玩家的身分,專注於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故事、體驗遊戲。

作為玩家的我,對於攻略、捷徑沒什麼興趣,不是很在意埋頭刷怪、升等轉職,也不太幻想有天課金封頂、炫富徵婆。我不想從沉睡艙起來後,只能和朋友炫耀我最後一張名片的職稱、在哪買了房子、開什麼車子。我想去做些老了還值得說嘴的酷玩意,我想要好好地玩遊戲,好好放大這段旅程的故事和體驗,而我所追逐的北極星會是「如何成為有正面影響力的人」,因為我相信影響力會是拓展故事和體驗的最大槓桿。

這是我的版本,那麼你呢?

人生這款遊戲之所以好玩、之所以扣人心弦,正是因為充滿未知與可能性。小說的每篇故事都是一個生命力的展現,希望你好好享受這趟「讀旅」,四處逛逛、選個喜歡的角落停歇,期待有天我們一同在遊戲世界裡遊刃有餘地穿花繞蝶,貪心地點亮每一塊地圖,探索每一種可能會喜歡的自己。


推薦序|如果人生多了一點餘裕,你會如何選擇?
蘇嘉冠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理事長)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為了自己好好做一個選擇了?

選擇可以是午餐吃什麼的日常瑣碎,也可以是結束一段關係的艱難決定。然而,我想談論的,是那些源自於內心渴望的事物。如果不用為生計奔波、如果生活多一點餘裕,你會做出什麼不同的決定?選擇一份熱愛的工作、選擇不加班陪家人共進晚餐、選擇暫時放慢腳步、選擇轉換人生跑道、選擇重拾兒時的夢想?

身為一名AI工程師,我親身經歷了人工智慧如何從小眾技術漸漸擴展為影響普羅大眾的變化。幾年前,深度學習這門技術還只是一個專業圈子內的話題,多數應用場景都侷限於特定產業,例如影像瑕疵檢測、手寫辨識等等,對一般大眾來說,這些技術遙不可及、影響甚微。

然而短短幾年內,一切發生了劇烈的轉變。生成式AI興起,文字、圖像、音樂、影片甚至程式碼,都能輕易地透過AI自動產生。過去我們認為無法被取代的「認知型」、「創意型」工作,如今也受到AI強大的衝擊。

我還記得,有一次幫合作夥伴導入自動化工具,來節省一些重複性工作的支出。一位原本負責相關的員工,他竭力地指出新工具的各種缺陷,試圖證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我能明白他的焦慮,但也清楚知道,以他的能力與所學,很難和便宜又高效的自動化工具競爭。

他是無所選擇的。

這些科技正在漸漸改寫「努力」和「價值」的定義,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自己的專業、技能甚至職涯規劃,都可能在一夕之間被顛覆。從原本只是特定領域的小小焦慮,逐漸擴散到每一個職場、每一個家庭,讓更多人對未來產生真切的恐懼與迷茫。

在這個變化速度如此飛快的時代,「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這個理念,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當每個人都能獲得一份不帶條件、持續穩定的經濟基礎時,社會會怎麼改變?個人會怎麼改變?你的生活會呈現什麼樣貌?你會如何運用解放出來的時間?你渴望追求什麼?又希望能重新拾起什麼?

UBI 不保證每個人都能過上完美人生,也不是讓所有困難自動消失的魔法,但它或許能夠,給我們多一點空間和勇氣,去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除了AI工程師這個職業之外,我同時也是台灣的UBI倡議者。過去幾年接觸過各種樣態的民眾,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位,是經營小生意的創業者。當時他經濟困難、生意不順,每天處於巨大的焦慮之中。他告訴我,直到中低收入戶的補助通過的那一刻,他才終於稍微感受到一絲安穩與踏實。

這個故事絕非特例。台灣現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零工經濟、自由接案或微型創業,在追求自由、理想的路上,犧牲的往往是經濟狀況的穩定性。傳統的社會福利難以適應這種結構性轉變,這些制度經常是緩慢的、複雜的,無法及時回應人們的需求。

而那些看似經濟穩定的工作,也藏著不少犧牲年少夢想的人才。我的一位高中二類組同學,他擁有絕對音感、擅長彈鋼琴、會打爵士鼓、歌聲溫暖而富有感染力,還會畫畫跟各種小才藝,很明顯是位適合走音樂相關領域的人,但最後還是選擇乖乖地念了電機系,平穩地在竹科當起工程師。並不是當工程師不好,只是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所處的環境,有本錢讓他願意去冒險嘗試不同的路,會不會對他個人、甚至對台灣社會,會有更大的正面影響?

我在倡議過程中所接觸的人與故事,讓我深信UBI不只是個烏托邦的理想,而是這個社會必須實現的制度。即使一路上不斷地面對各種質疑,但同時我也收到許多正面的回饋與打氣。正是這些來自大眾的真誠回饋,讓我確認了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鼓勵我繼續往前走。

這本小說集,集結了幾位創作者以UBI為背景,描繪不同世代、性別與社會角色的故事。有人掙扎於家庭關係、有人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有人在體制外尋找希望,也有人在獲得UBI後仍感迷惘。你可能會看到年輕人、長輩、父母,他們的掙扎、選擇、渴望。這些故事並非要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希望能在他們身上,看見你自己的影子。

小說可以只提供閱讀的樂趣,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認識 UBI,書中也收錄了倡議者的觀點與思考路徑,歡迎隨時翻閱,能為你在故事之外,開啟更多元的想像。

希望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能讓你在翻頁之間,稍微停下腳步,想想:屬於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內容簡介

讓人類從終身勞動的宿命中解放,這不是夢想,而是UBI為這個時代揭開的奇蹟!
台灣第一本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科幻創作集 帶您一起見證可能的新時代!
★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當AI社會遇見經濟自由★
無審查、無門檻、人人有份——

如果勞動不再是生存條件,努力將會有新的意義嗎?

當AI與少子化齊頭並進,
世界正悄然逼近一場制度大轉彎:無條件基本收入(UBI)。
AI時代來臨,使UBI成為現實選項
這場史無前例的制度實驗,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
讓近未來科幻創作,為我們描繪一些可能的光景
引領大家依同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多元想像!


★台灣第一本UBI科幻創作集★
海穹文化邀集台灣第一線幻想創作者,
恣意揮灑未來藍圖,以小說與漫畫建構出一幕幕未來風情
八篇小說 × 一篇漫畫,描繪UBI上路後的《島嶼新日常》
讓未來,不只是想像!

〈廢母〉曉由
在UBI實施後的近未來,一位被丈夫徹底剝奪的妻子,選擇以沉默與日復一日的庶務支撐家中殘破的秩序。當無聲的忍耐走到極限,身無分文的她,將用最後一次行動,拯救自己,更拯救女兒不要再復刻自己的人生。一場關於愛、失落與自我覺醒的女性之歌,即將展開。

〈自由之價〉阿宗
一個從小被父母心理上束縛的小孩,直到長大依舊被他們言語所詛咒,「沒有走上哪條路就無法過活」、「夢想吃不了飯」等等,直到UBI開始實施,看到很多人都付出努力與勇氣實現自我,這才讓他決定突破,開始找尋最初的夢想。

〈Uncaged Brain Initiative〉馬立
憤世嫉俗的自由工作者葉英宏對政府新推行的UBI充滿偏見,然而一場創作聚會以及與AI助理凱薩琳的對話,開始讓他在偏見與渴望之間動搖,逐漸看見UBI為個人、為創作帶來的可能性。

〈808〉靜川
UBI的實施,讓曾是樂團夥伴、共同懷抱著音樂夢想的好友產生分歧,有人原先的怠惰與拖延變本加厲,也有人堅守初心,不但成功經營錄音室,更接手充滿回憶的練團室「808」。UBI究竟是啟發潛能的契機,抑或是滋生惰性的溫床?

〈成年禮〉伍薰(南瓜社長)
為了獲取UBI的資格,十六歲的李泰豐前往中心「過渡者中心」進行服務。他今天的任務,是陪伴一位前文明的長者,進入那個曾經被稱做「台北市」、現今已遭到水域淹沒的凱達格蘭瀉湖。這段回顧過往消逝歷史的旅途,會對李泰豐年輕的生命帶來什麼衝擊?

〈致命文件〉大獵蜥
記者與新進的新人聯手採訪反UBI政策學者,卻在捲入命案之中。資料消失、疑點叢生。新人被視為命案兇手,唯一目擊者是一名背景曖昧的外籍看護,而死者之子,更是記者過去無法提起的舊人。記者必須抽絲剝繭,從中找尋到謀殺案的真相。

〈志明的故事〉子藝
在全民領取基本收入的未來社會,志明順從「做自己」的理念,卻步步墜入社會邊緣,從理想青年到體制叛徒,他的選擇,是尋找價值,還是引爆現實?這是一段關於理想、墮落與「社會貢獻」的驚悚寓言,一則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反烏托邦故事。

〈碧蓮〉戲雪
當婚姻只剩下冰冷的沉默與荒唐的索求,要選擇忍受,還是為自己尋找一條活路?「基本收入制」對父權社會的女性來說,是另一種剝奪,或通往自由的繩索?本作藉由主角王碧蓮的遭遇與覺醒,示範「基本收入制」實施後對傳統婦女的可能影響。

〈肺腑之言〉曉由
曾高喊「努力才有生存價值」的反UBI社運領袖,如今失業又失能,只剩下他打死不肯使用的UBI存款帳簿,與自己孤獨相伴。然而,和一名智能障礙少年的相遇,為他展開了一場無聲的救贖之旅。在資源再生為主的共生鄉村裡,這名「老廢物」將在破碎的日常中,試著重建他對自身與世界的微光信念。


★學界、業界、文化界共同推薦★

《島嶼新日常:無條件收入制的台灣想像》以未來敘事探索基本收入在AI科技、環境變遷、性別與階級、世代衝突等交織結構下的實施可能,突破傳統社會福利框架,為台灣社會安全網的強化帶來政策上的啟發與想像,是值得大眾閱讀與討論的作品。
——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

AI搶工作沒關係!我們搶錢——搶的是公平分配的未來。UBI是面對自動化時代的必要設計,讓所有人都能保有人性與尊嚴。世界在急速演化,我們需要用故事為未來命名,為社會設計新的想像力。
——葛如鈞 寶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馬可•奧理略曾言:「你唯一擁有的自由,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選擇。」在AI重塑工作與分配邏輯的時代,《島嶼新日常》以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為起點,引領我們想像未來社會的新可能。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提醒我們:科技越進步,人性與選擇的自由越不容忽視。
——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

時代在變,錢與工作的定義也在改變。UBI不是萬能,但沒有UBI的世界萬萬不能。
只要解放想像力的束縛,轉念就能終結現代奴隸制。
若問錢從哪裡來?地球的豐饒足夠餵飽每個人,但無法滿足一個人的貪婪,碳稅UBI的錢絕對夠,歡迎大家了解「碳稅聯盟」的主張。
——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

「馬奎斯《百年孤寂》名言『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巨大改變,都是從微小處開始的。世界一直在變,需要解放想像力。」
——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

無條件收入制度像是科幻世界中的一枚訊號彈,它未必帶來解方,卻在階級日益固化的亞洲社會中,引發必要的想像與辯證。本書透過故事的敘事方式,邀請我們一同思考「制度的另一種可能,是否值得一試?」
——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

當政府愈加頻繁以發放現金方式解決社會問題,代表UBI實現的那一天不遠了!這本書引領我們走進UBI實施後的生活日常,一個人人為自己負責,擁抱夢想,充滿光與愛的世界。
——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

如同許多曾被視為不可能的科幻想像,最終——在現實中落地成形,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的概念,也正悄然接近我們的生活。這本文集如同一款嶄新的 App,將未來的可能性下載至我們的腦海——文字不只是描繪,而是植入願景。當愈來愈多人開始理解並想像UBI的世界,願力也將隨之聚集,推動這個看似遙遠的理想,走向實現的路途。
——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


★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台灣想像★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又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

指的是沒有條件與資格限制、沒有任何審查與門檻,
每個公民都可定期領取一份由國家所發放的定額金錢,
來滿足人民基本生活所需,落實基本人權。

這個出自於十六世紀的經典社會與人文議題小說《烏托邦》的點子,
從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構想,
在AI 時代大舉降臨後,
成為一種可以被遙望的現實選項,
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命題。

當UBI 制度真的開始實施,
一場大型的社會想像就此開展——


★跨域名家聯手推薦★
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
古允文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特聘教授
寶博士 葛如鈞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陳國偉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
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
黃嵩立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政策中心主任
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
徐鈞洋 World / Tools for Humanity 台灣總經理
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
蘇微希 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 理事長
巫彥德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
超級歪 SuperY 來自外星球的電影理論家 YouTuber
宅宅軍團長 藝文推廣 VTuber
成步堂 懸疑品牌「疑案辦」主任
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


★海穹文化ESG轉型★
海穹文化邁向第二個十年,本書延續2024年的ESG轉型(企業的環境永續社會責任)成果,為台灣第四本取得友善森林FSC國際驗證的小說。這是南瓜社長身為生物科系畢業生,對於環境永續理念的實踐。

★目錄★
[特約推薦序]
不妨試想,如果人生就是場遊戲?
如果人生多了一點餘裕,你會如何選擇?
[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台灣想像]
廢母
自由之價
Uncaged Brain Initiative
808
成年禮
致命文件
志明的故事
碧蓮
肺腑之言
[特別收錄]
認識「UBI Taiwan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一、什麼是無條件基本收入
二、UBI Taiwan 的願景和任務
三、有哪些重要趨勢、關鍵變因,正在推動著社會邁向基本收入?
四、從現行社會框架走入基本收入制度的可能進程
五、讓UBI Taiwan 和你一起,浪漫而務實地行動
[作者群後記]
[編輯札記]

編輯札記|從亙古勞動的宿命中解放
南瓜社長伍薰 (奇幻科幻作家、海穹文化創辦人)

人類是一種深謀遠慮的動物,從我們的祖先漫步在東非大裂谷之時,就已經會開始憂慮、會未雨綢繆。自然,這幾年我們往往能在媒體上看見兩組聳動的標題:

第一組,是關於生育率:
「少子化危機加劇,面臨難以遏止的危機性局面」、
「台灣的生育率全球墊底,已經成了國安危機」、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有無房產不再是生育主要考量」。

第二組則伴隨著二〇二二年下半AI密切進入人類生活領域,成為新聞頭條:
「AI取代人力成真?學者說不嚴重,他卻預言5年內將爆失業潮」、
「生成式AI+人形機器人雙重夾殺!最易被淘汰工作討論度TOP10」。

這些新聞標題刺激著我們大腦,引發我們的憂慮,而新聞所報導的也確實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然而,這看似內憂外患的兩組危機,看在筆者這類的科幻創作者眼裡,卻恰好是彼此的解方—我們為什麼不讓AI與機器人,來彌補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集中資源在每一位降生的少量後裔?

AI與機器人在方方面面上都能協助人類提升生活品質已是不爭事實,那麼,是否人類文明,有可能在此契機的觸發下,豎立一座地球生命史發展38億年來,絕無僅有的嶄新里程碑?
筆者是生命科系出身的,一直以來也對萬物的演化著迷,而現在地球這個迷人的當下,或許就是人類文明真真實實的「Monolith」時刻。

人類已經是地球上最強勢的頂級掠食者,但我們人類的歷史上仍然伴隨著自然資源變動所帶來的各種衝擊,可以說人類數萬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災禍、饑荒、疫病與戰爭的歷史。生靈塗炭的亂世才是歷史常態,現今世界上多數地方的承平與富庶,是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榮景。

但儘管人類文明已經發展至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們,仍然無法擺脫與生俱來的宿命—我們仍然需要艱辛勞動、才能夠維持自己的存活。在太古那是狩獵,新石器時代以後那是農耕或放牧,進入現代後、則轉化為我們很熟悉的「上班」—無論如何,我們之中的99%仍需要「勞動」,才能勉強求生。

而AI的出現,讓人類終於有機會從「終身勞動」的宿命裡解放出來,而其中的一個可能性,就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UBI)

因緣際會下,在二〇二四年中旬,我結識了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常務理事品逸,記得就在暢談半小時後,我便已經察覺出UBI這個題材的前瞻性與實驗性。而海穹文化的理念,就是永遠站在台灣原創奇幻、科幻類型的最前線,挑戰各種嶄新的可能性。

是以,由UBI Taiwan提供專業諮詢,海穹文化號召台灣第一線科幻創作者共襄盛舉,每位創作者都能描繪自己想像中截然不同的UBI社會制度與故事,以各自的敘事,集結成這本多重宇宙科幻合輯《島嶼新日常:無條件收入制的台灣想像》。

取名「島嶼新日常」,是因為我們相信,在實施UBI之後,台灣這座島嶼的生活,將呈現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更為鮮活、舒適、更能自我實現的嶄新日常,屆時所謂的「努力」,也將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定義。

僅將這本《島嶼新日常》,獻給迄今仍在我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勞動者。

願我們都能從掙扎勞動度日的人類宿命裡解放。


推薦序|不妨試想,如果人生就是場遊戲?
李品逸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常務理事)

你喜歡玩遊戲嗎?我從小就是熱愛線上遊戲的孩子,因為那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可能性,讓人深深著迷。

想必大家都聽過所謂「人生如戲」,但比起用戲劇來形容人生的無常和高低起伏,我更喜歡把人生比喻為遊戲,一款有著豐富的人設、完整的故事背景、擬真的 NPC 角色,搭配各式關卡、故事線、無數大小任務的 MMORPG。甚至,虛擬和現實的界線,早已隨著科技發展而愈加模糊了。

當虛擬世界越來越接近現實,是否正代表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現實世界,更可能是個虛擬實境?

確實,我們的現實存在著許多相似於遊戲的最高權限設定。好比宇宙速度極限被定義為光速,但宇宙膨脹速度卻又快於光速,即便那漫天星辰確保人類對於宇宙有著無限的好奇,卻又註定永遠離不開這宇宙;我們稱之為物理、科學。從古至今,但凡出現文明的社會就有著信仰,雖然不知最早從何聽來,我們發自本能地對於未知的力量感到敬畏,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帶著疑問,但仍會選擇寧可信其有;我們稱之為宗教、神學。

那些現代文明無法解釋的世界奇觀,會不會就只是遊戲趕上線的 Bug?數不勝數的星座、八字、命盤、面相、占星、預言……是否像極了各式關卡 NPC 的遊戲故事線提示;當然,作為玩家的我們可以不予理會,但若是參考起來,又真的有機會提升遊戲體驗。怪不得許多人說,科學的終點是玄學。

再拉遠一些,當我們離開世界的那秒,也許不過是在一個沉睡艙中醒來,後腦連接著亂中有序的線路,全身穿戴著高科技裝置作為我們意念上的受器和動器,眼前出現全息投影,回顧著我們在這款《The Earth》的遊戲世界裡,花了一百年都幹了些什麼。然後,這一百年的「表現」會決定我們下一次登入遊戲時可以抽中頂配角色的機率。這就不是傳說中的輪迴嗎?

當然可以大開腦洞地繼續想下去,但或許「真相」並不那麼重要,畢竟我們大概率也無從知道。真正重要的是當你認知到人生可能就是款遊戲,你還會願意繼續現在的生活模式嗎?日復一日的工作、社交、不知所謂的忙活?轉念之間,你的人生「目的」是否會就此發生了改變?如果會的話,為何不從現在開始,換上「玩家」的身分,重新為了生活而去生活。

試想,人為什麼要玩遊戲?肯定是因為遊戲比現實要更好玩,甚至不得不說,《The Earth》絕對是款 3A 巨作。 所以身在遊戲中的我們都是非常幸運的,尤其抽中台灣,要知道以全球新生兒數量來說,出生在台灣可是極度稀有的千分之一。

想像在我正式登入遊戲前,旁白應該是這麼說的……

「您在《The Earth》前生表現良好,創世神賦予您篩選今世角色的權利,請從以下 200 餘個國家選項中,篩選您理想中的 10 個出生地,並點擊命運輪盤。」

「恭喜您正式獲得台灣 Taiwan 公民身分!台灣是個小島,有人讚嘆她的美而稱其為 Formosa,有人因戰略價值把台灣比喻為永不沉默的航空母艦。在您誕生的西元 1995 年,台灣實施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李登輝總統在美國和中華民國政權斷交後首次時任元首出訪美國,逐步奠定下民主化發展的基石,歷史巨輪在時空的脈絡中,為台灣人民種下了長遠利國利民的制度基因。」

「台灣沒有充沛的自然資源如土地、礦產、石油、天然氣,能源和糧食皆高度仰賴進口。但在你 25-30 歲之間,台灣的制度優勢會透過全球 Covid 疫情、AI 產業鏈發展而逐一彰顯,並再再地成為國際政經焦點。石油世代從 1927 年紅線協定起算,對於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近乎百年;隨著人類文明即將邁入AI和算力世代,半導體、高階晶片將是未來 30 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你將會誕生在下一世代的油田。」

「您的角色故事性極具可塑性和延展性,上限因為國際情勢和秩序發生重置、科技和產業出現結構性變革而有著無盡的可能性,下限也能保底讓你過上平凡的小日子,但屬於你的遊戲體驗,就靠你去創造了……」

1995 年,我在台北市出生,沒有含著金湯匙,爸媽互動之間仍有愛情,打從有記憶以來就是驕傲的姊寶,可喜可賀。

2020 年,我在起步並不順的新創冒險後,居然又選擇投入非常早期的創業項目,連薪水都沒了。領著人生第一筆失業救濟金,仰仗著學歷接了國中家教賺些生活費。想想,我之所能夠如此任性,並不是因為我有多特別,只是因為我至少不用擔心失去住所、不必擔心溫飽。

同年,我加入UBI Taiwan 推動基本收入倡議,起心動念只是認為許多人不一定像自己有機會做出如此任性的選擇,被迫讓生存焦慮推動著年復一年,想說找個同溫層,讓工作職涯以外的第二人格偶爾出來放風,雜亂地聊聊理想、恣意地妄議狂言一番,沒想到就這樣邁入第六年,也成了協會的常務理事。

因為我相信,基本收入是這個世代很重要的題目,在總體生產力指數性成長的大背景下,給予人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供韌性去面對生命的無常和不如意,讓更多人有機會、有選擇,願意任性地換上玩家的身分,專注於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故事、體驗遊戲。

作為玩家的我,對於攻略、捷徑沒什麼興趣,不是很在意埋頭刷怪、升等轉職,也不太幻想有天課金封頂、炫富徵婆。我不想從沉睡艙起來後,只能和朋友炫耀我最後一張名片的職稱、在哪買了房子、開什麼車子。我想去做些老了還值得說嘴的酷玩意,我想要好好地玩遊戲,好好放大這段旅程的故事和體驗,而我所追逐的北極星會是「如何成為有正面影響力的人」,因為我相信影響力會是拓展故事和體驗的最大槓桿。

這是我的版本,那麼你呢?

人生這款遊戲之所以好玩、之所以扣人心弦,正是因為充滿未知與可能性。小說的每篇故事都是一個生命力的展現,希望你好好享受這趟「讀旅」,四處逛逛、選個喜歡的角落停歇,期待有天我們一同在遊戲世界裡遊刃有餘地穿花繞蝶,貪心地點亮每一塊地圖,探索每一種可能會喜歡的自己。


推薦序|如果人生多了一點餘裕,你會如何選擇?
蘇嘉冠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理事長)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為了自己好好做一個選擇了?

選擇可以是午餐吃什麼的日常瑣碎,也可以是結束一段關係的艱難決定。然而,我想談論的,是那些源自於內心渴望的事物。如果不用為生計奔波、如果生活多一點餘裕,你會做出什麼不同的決定?選擇一份熱愛的工作、選擇不加班陪家人共進晚餐、選擇暫時放慢腳步、選擇轉換人生跑道、選擇重拾兒時的夢想?

身為一名AI工程師,我親身經歷了人工智慧如何從小眾技術漸漸擴展為影響普羅大眾的變化。幾年前,深度學習這門技術還只是一個專業圈子內的話題,多數應用場景都侷限於特定產業,例如影像瑕疵檢測、手寫辨識等等,對一般大眾來說,這些技術遙不可及、影響甚微。

然而短短幾年內,一切發生了劇烈的轉變。生成式AI興起,文字、圖像、音樂、影片甚至程式碼,都能輕易地透過AI自動產生。過去我們認為無法被取代的「認知型」、「創意型」工作,如今也受到AI強大的衝擊。

我還記得,有一次幫合作夥伴導入自動化工具,來節省一些重複性工作的支出。一位原本負責相關的員工,他竭力地指出新工具的各種缺陷,試圖證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我能明白他的焦慮,但也清楚知道,以他的能力與所學,很難和便宜又高效的自動化工具競爭。

他是無所選擇的。

這些科技正在漸漸改寫「努力」和「價值」的定義,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自己的專業、技能甚至職涯規劃,都可能在一夕之間被顛覆。從原本只是特定領域的小小焦慮,逐漸擴散到每一個職場、每一個家庭,讓更多人對未來產生真切的恐懼與迷茫。

在這個變化速度如此飛快的時代,「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這個理念,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當每個人都能獲得一份不帶條件、持續穩定的經濟基礎時,社會會怎麼改變?個人會怎麼改變?你的生活會呈現什麼樣貌?你會如何運用解放出來的時間?你渴望追求什麼?又希望能重新拾起什麼?

UBI 不保證每個人都能過上完美人生,也不是讓所有困難自動消失的魔法,但它或許能夠,給我們多一點空間和勇氣,去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除了AI工程師這個職業之外,我同時也是台灣的UBI倡議者。過去幾年接觸過各種樣態的民眾,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位,是經營小生意的創業者。當時他經濟困難、生意不順,每天處於巨大的焦慮之中。他告訴我,直到中低收入戶的補助通過的那一刻,他才終於稍微感受到一絲安穩與踏實。

這個故事絕非特例。台灣現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零工經濟、自由接案或微型創業,在追求自由、理想的路上,犧牲的往往是經濟狀況的穩定性。傳統的社會福利難以適應這種結構性轉變,這些制度經常是緩慢的、複雜的,無法及時回應人們的需求。

而那些看似經濟穩定的工作,也藏著不少犧牲年少夢想的人才。我的一位高中二類組同學,他擁有絕對音感、擅長彈鋼琴、會打爵士鼓、歌聲溫暖而富有感染力,還會畫畫跟各種小才藝,很明顯是位適合走音樂相關領域的人,但最後還是選擇乖乖地念了電機系,平穩地在竹科當起工程師。並不是當工程師不好,只是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所處的環境,有本錢讓他願意去冒險嘗試不同的路,會不會對他個人、甚至對台灣社會,會有更大的正面影響?

我在倡議過程中所接觸的人與故事,讓我深信UBI不只是個烏托邦的理想,而是這個社會必須實現的制度。即使一路上不斷地面對各種質疑,但同時我也收到許多正面的回饋與打氣。正是這些來自大眾的真誠回饋,讓我確認了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鼓勵我繼續往前走。

這本小說集,集結了幾位創作者以UBI為背景,描繪不同世代、性別與社會角色的故事。有人掙扎於家庭關係、有人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有人在體制外尋找希望,也有人在獲得UBI後仍感迷惘。你可能會看到年輕人、長輩、父母,他們的掙扎、選擇、渴望。這些故事並非要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希望能在他們身上,看見你自己的影子。

小說可以只提供閱讀的樂趣,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認識 UBI,書中也收錄了倡議者的觀點與思考路徑,歡迎隨時翻閱,能為你在故事之外,開啟更多元的想像。

希望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能讓你在翻頁之間,稍微停下腳步,想想:屬於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所有冊數 (共1冊)
排序

亂民感想票選,投下你的感想吧!

神作
神作
0 / 0%
跪求後續
跪求後續
0 / 0%
內牛滿面
內牛滿面
0 / 0%
有梗
有梗
0 / 0%
推薦
推薦
0 / 0%
不科學
不科學
0 / 0%
待投票
待投票

評分與評論 (共 0 則)

寫評論,送積分
積分系統是對於亂搭會員參與網站各項活動的回饋機制 。
花費點券租閱後撰寫評論,通過審核後將可獲得25積分,每累積100積分可兌換1點券。

評論人:
評分:
評論:

其他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當第一則評論吧。

敬告啟示

本網站已依照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作品內含有成年者才可觀看之限制級內容。

年齡認證
未滿18歲我要離開 已滿18歲我要進入